近期,网络上传言,牧原股份内部将实行承包制度,自育自繁自养模式或将调整。同时,网络有传言称牧原股份“大规模裁员”。
10月9日下午,牧原股份管理层集中对上述传言进行了回应,澄清了当中的不实之处。“网上一些言论对公司试点内部承包制,做了不准确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解读。”牧原股份(002714.SZ,股价35元,市值1912.87亿元)董秘秦军和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回应了网络传言对承包制的评价,二者的概念和实际运营均有出入和差异。牧原股份的“承包制”实际上是共创、共享的激励机制,目的是吸引优秀员工应用新技术降低养猪成本。同时,公司没有“大规模裁员”行为,最近几个月员工总数保持稳定。
共创、共享激励机制是管理升级措施
节后首个交易日,养猪巨头牧原股份股价遭遇巨震,当天股价下跌7.63%,放量22.92亿元。股价下跌背后,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牧原股份的传言较多,如公司实行承包制改变了自繁自养一体化的既有模式,此外还涉及大规模裁员、短期负债高等言论。
当天下午,牧原股份管理层集中对上述传言进行了回应,澄清了当中的不准确提法。
“网上一些公号对公司试点内部承包制,做了不准确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解读。”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和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回应了网络传言对承包制的评价,二者的概念和实际运营均有出入和差异。传言里认为的承包制是将其比作过去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场所、饲料、仔猪、药品等养殖必备物资,农户根据最终育肥结果与公司结算。这种模式下的公司和农户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主体,仅涉及出栏育肥环节的“外包”。
牧原股份的“承包制”有本质区别,它在维持原有的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的员工通过竞聘方式选择对某一生产批次进行内部承包。公司与员工共创、共享所承包的批次利润,根据批次利润结算奖金。
牧原股份的“承包制”被内部称为共创、共享机制。“共创、共享机制没有改变牧原股份创立以来的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员工是牧原的员工,猪场和技术由牧原提供,员工在猪场内的生产场景和原来一样。”秦军谈了共创、共享机制的目的是通过激励机制,让能干的员工养更多的猪,达成更好的养猪成绩,创造更大的利润,实现员工更高工资薪酬回报和公司更大利润回报的双赢结果。这一机制目前在试点和推广中,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李彦朋详细阐述了共创、共享机制的由来与现实案例。
为应对“非洲猪瘟”,牧原股份在2019年上半年对所有猪舍进行逐步升级,实行了空气过滤、多重隔离、多重洗消、全进全出、拔牙等多种防疫措施,同时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随着大量智能猪舍的应用,关键点越来越聚焦在如何用好这些设备,也就是员工执行层面。
李彦朋认为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是牧原股份成本稳步下降的关键。这就需要员工主动落地新技术来支撑成本快速下降,“这是共创、共享的背景。”
由于牧原股份员工基数大,很难靠监管推进新技术的运用,如何让新技术百分之百应用落地,就需要创新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员工保证新技术的应用。共创、共享的合伙人机制存在一个入选门槛,“三不员工”即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干活、不愿意挣钱很难加入。牧原股份还会根据过往的能力图谱和业绩来筛选合伙员工。
“猪还是公司的种猪,饲料也是公司的饲料,员工的住宿经营模式等都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该机制是向内部挖潜力,把蛋糕做大。我们要导向有能力的员工,竞聘养殖更多单元猪舍,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执行新技术。”李彦朋说,该机制运行了一段时间,管理干部等愿意积极参与。根据辽宁地区的一个案例,一个合伙人加入到共创、共享机制,他个人的业绩提升了20%。东北地区、中原地区均有这方面的提升,至于在公司业绩的体现,尚且需要时间。
目前,整个养猪行业的最大影响因素还是疫病,“员工把新技术推广得好,一头猪的成本下降空间比较大。”
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王春艳讲到,新的激励机制要求共创共享合伙人学习新的技术,要求未来的合伙人和饲养员拥有更强的学习技术能力,“这实际上是采取阿米巴模拟结算利润,按照激励比例奖给共创共享合伙人,承包越多,养得越好,奖金会更高。”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入,足以覆盖债务周转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共创、共享机制的详细做法是,牧原股份提供圈舍、智能化设备、能源、仔猪、饲料、兽药和兽医服务,员工缴纳极少的保证金,约定一个成本,出栏后结算成本高于约定成本就扣保证金,低于约定成本就进行大额奖励。比如某个区域当前育肥环节平均成本10元/公斤,约定的及格成本是当地平均成本的105%即10.5元/公斤,激励成本为平均成本的95%即9.5元/公斤。低于激励成本按比例进行奖励。
对于传言“大规模裁员”问题,王春艳认为牧原股份的人员流动一直处于正常水平,没有裁员。“即便是过去的猪周期低谷,牧原也没有裁员。”2022年底,牧原股份的员工人数是14.04万。2023年6月,牧原股份员工人数是13.9万,“最近几个月依然稳定在这个数字”。
由于身处猪周期低谷,牧原股份的财务状况也备受外界关注。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牧原股份总负债1152.6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0.06%。其中流动负债869.5亿元,占总负债的75.44%,短期借款453.34亿元。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认为公司的现金流比较安全和充裕,今年二季度末,现金余额在175亿元。随着猪肉价格在第三季度逐步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比较健康。
至于短期债务问题,秦军认为,养殖企业短期债务比例高是行业特定现象。养殖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猪舍、存栏的商品猪等,这部分在资产负债表的占比很大,有一半以上。然而最大项资产不能成为传统意义银行要求的合格抵押品,难以通过金额最大的资产获得抵押贷款。这决定养殖企业采取信用贷款获取流动资金,表现为中期和短期贷款为主。短期债务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问题是企业的长期持续盈利能力,对现金流提前规划。历史上看,只要资本开支控制在合理水平,养殖企业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最近两年资本开支有明显下降。”公司生产经营创造的现金流足以覆盖债务周转需求。
秦军认为,短时间很难把中短期贷款置换成中长期贷款,这是客观状况造成的。从长期看,牧原股份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降低公司财务杠杆水平。届时,短期债务就不再是关注的问题。